教育学院三下乡重点团队系列报道(六):走近科学 奏响未来
发布时间:2023-07-05   浏览次数:35

74日下午,合肥学院教育学院“七彩童年,‘育’你相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合肥滨湖和园社区开展了一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本次课程由志愿者侯鑫宇担任主讲教师,志愿者彭启月担任助教。

好奇心是科学探索的原动力。星霜荏苒,居诸不息,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志士以好奇之心实现创新发展。主讲教师侯鑫宇也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世界没有电会变成什么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回答,电对于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老师也由此导入了本节课的内容——自制手摇发电机,鼓励孩子们亲身体验其中奥妙,揭开“电”的神秘面纱。

兴趣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他们对于科学的热情一触即发。在阐述发电原理时,老师通过“实验+讲解”的方式,鞭辟入里地向孩子们介绍其工作定律和电能产生的原因。孩子们也在老师的讲解下,认真地进行着手摇发电机的制作。最终,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完成了手摇式发电机的制作。随着孩子们摇动手柄,发电机上的灯泡发出荧荧之光,孩子们惊叹于科学实验的神奇之处,更被科学的无穷魅力所吸引。“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正是这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所秉持的方法论。坚持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建立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步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培养科学兴趣与科学素养。这节妙趣横生的科学课无疑打开了孩子们触摸科学、爱上科学的窗口。

小学科学教育是大部分人科学思想的启蒙教育阶段,鉴于小学科学的教育内容,孩子懵懂时期对世界的好奇心,科学的种子要埋在当下,长在未来。上一节科学课不难,但难就难在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在两位老师的共同努力、课前的精心准备下,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孩子们的思维有枝可依,随着岁月的雕琢,终将养得深根,枝繁叶茂。(撰稿人:张杨,审稿人:张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