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百岁寿礼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08浏览次数:550

中国核工业报 2010年09月08日 头版

本报记者:云峰

    一位96岁的老人从折叠椅上站起来,缓缓地向一位百岁长者走去,弯下身去,把自己的脸与长者的脸贴在了一起。这是9月2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中关村甲801楼目睹的感人一幕。

  这位96岁的老人是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另一位就是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建国初向毛泽东主席转达国际权威人士关于制造原子弹建议的杨承宗教授。一位是杰出的领导人,一位是著名的科学家,当他们的脸贴在一起时,心也贴在了一起。

  这天,刘杰部长携夫人李宝光专程来到中关村,是提前给杨老祝贺百岁寿辰的。同行的还有原二机部办公厅主任李鹰翔(原刘杰秘书)、政策研究室张文青(杨承宗教授的学生)等。

  谁也没有想到,刘杰会带来这样一份特殊的寿礼。“太精彩了!”“太经典了!”在场的人先是惊叹,随后掌声响起。杨承宗教授显然比谁都高兴,说“我感觉到了生命的幸福”。

  谁也没有想到,记忆会依然这样清晰。两位老人头脑都非常清楚,思维敏捷,声音洪亮,谈笑风生。回忆起当年的往事,连哪一天都说得明白。杨承宗对刘杰说,“当时你派我到5所去。离子交换刚好是我在居里实验室做博士论文的题目,我一生中最学有所用的地方就是在5所。” “居里实验室的分离塔直径只有1厘米,到了二七二厂,塔高7米,直径3米,我都可以在里面游泳了”。 寿星百岁,依然那么风趣。刘部长伸出两个大拇指,连连夸杨教授有大学问,功德无量。杨教授说,“一生中工作上碰到一个知己很难得,刘杰同志是了解我的,是我的伯乐。没有这样一个好领导,我(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谁也没有想到,老人们会有这样的默契。出门前,刘部长就嘱咐同行的李鹰翔主任,在杨教授家里最多不超过20分钟。可是,老友相逢,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与刘部长聊了20来分钟之后,谈兴正浓的杨教授问,刘部长能不能再多待一些时间?结果,又高兴了10多分钟。都想多聊会儿,都怕影响对方休息,原来老一代领导人与科学家的心是相通的。

  为庆祝杨承宗教授百岁华诞,刘杰部长送上了自己夫人手书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寿比南山。如此刚健的笔锋,很难想象出自一个89岁的老人之手。祝福之意,跃然满纸。

  杨教授拿出一本记录着自己百年经历的相册,恭敬地送到刘杰手中,并指着自己写在封面上的字一字一顿地念道,“杨承宗谨上。”敬重之心,溢于言表。

  1911年9月5日,杨承宗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到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镭学研究所任职。1946年经严济慈推荐到法国居里实验室工作,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1951年6月15日,杨承宗以最优秀级的论文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同年6月21日,收到钱三强的电报后,他决定尽早回国。时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的约里奥-居里听说后,专门约见杨承宗,诚恳地说,“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世界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8月,杨承宗携带居里实验室提供的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和自己采购的10多箱仪器设备回到祖国。1952年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第二研究组组长。1958年中国科技大学成立,郭沫若为校长,杨承宗受聘兼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首任主任。1961年奉二机部部长刘杰和副部长钱三强之命,他到北京铀矿选冶研究所(5所)任副所长,主持技术工作,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铀原料的制备工作,为如期进行核爆炸实验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5所工作的9年,是他付出心血最多、最有成就感的9年。1980年,合肥联合大学创立,杨承宗任首任校长。2001年,他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

  “传约里奥-居里忠言,放射化学奠基发展,核弹原料胜利攻关,培养很多英才骨干。”这是杨承宗教授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刘杰10年前送给杨先生的90寿礼。当年那幅大大的“寿”字,如今仍端端正正地挂在杨家客厅的墙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