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念
发布时间: 2011-04-22 浏览次数: 201

丁艳红 , 韩怀礼

        当前 ,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除了高校培养的学科及专业结构、就业环境、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等外在的客观因素外 , 大学生个人的择业观念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艰巨认务。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现状分析。择业观是人们关于职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 是择业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从过去国家对毕业生采取 “ 统招、统分、统配 ” 政策逐步转变为实行 “ 双向选择 , 自主择业 ” 的就业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一 ) 在思想认识上 , 自主择业意识增强 , 据笔者针对黄金城hjc999 2003 级新生的思想状况调查显示 : 在 “ 你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 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 排在第一位的是就业 , 其次是学习、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从关注的内容上看 , 他们不仅想了解就业政策、规定 , 而且关注大学生的需求形势 , 对专业的需求状况、各类职业的具体情况 , 以及如何准备参加 “ 双向选择 ” 等。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 , 大学生普遍是在最后一学期才关注毕业去向。 ( 二 ) 职业价值取向、择业标准趋向多元化。在改革开放初 , 大学生择业 , 绝大多数愿意去的是 “ 铁饭碗 ” 、没有 “ 风险 ” 的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 , 很少有人愿意去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经营单位 , 即选择社会地位、声望高的大专院校、大机关和全民企事业大单位。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普遍关注两类条件 ; 第一类 : 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 , 能发挥个人的特长 ; 第二类 : 待遇高、就业地点在大城市。从毕业生工作的单位性质来看 , 按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为 : 国有企业 , 外资企业 , 中、小学校 , 金融机构 , 高等学校、合资企业 , 私营企业 , 私营企业 , 政府机关 , 科研单位 , 国防军工单位及其他。 ( 三 ) 择业目标日趋务实。上世纪 80 年代青年择业标准 : 第一位是社会地位 , 第二位是社会意义 , 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而当代大学生在针对 “ 您理想中的职业 , 其相关因素包括什么 ?” 的回答中 , 依据选择人数的多少依次为 : 收入、就业地区、发展阶段、职务、声望、权力。从单纯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向实际利益转化 , 这是大学生择业观务实化的最好佐证。从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关调查中可以看出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 也使大学生择业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 他们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 ; 在择业中开始把职业与自身的兴趣、是否能发挥自身的特长相结合 , 这无疑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由于西方价值观念、我国的传统习惯、社会舆论、不正确的择业心理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大学生的择业观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 , 如择业目标上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淡化了社会责任 ; 择业取向上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 ; 择业中对职业、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 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或缺乏积极的择业心态等 , 这些思想、观念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引导 , 对大学生择业、就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曾告诫青年大学生 : 没有好的思想品德 , 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 也就难以大有作为。因此 ,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消除大学生的择业观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 , 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也是新时期青年大学生成才、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

        ( 一 ) 加大就业形势教育力度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积极的择业心态等现象 , 主要是由于对就业形势缺乏全面地了解所造成的。所以 , 高校可以通过 “ 形势与政策 ” 课、就业形势专题讲座、建立就业信息网站等形式从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入手 , 让大学生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就业形势、就业政策 , 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 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 避免盲目择业 , 避免巨大的心理反差可能导致的心理失控 , 要使大学生对就业市场整体情况 , 供需信息、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等有充分的了解 , 熟悉市场、接受市场 , 驾驭市场 ,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 使大学生在进入市场时不至于手忙脚乱、心惊胆怯 , 而是从容应对、信心十足。

        ( 二 ) 重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首先 ,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 , 使当代青年牢固树立 “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 的价值观。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解决好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 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 , 首先要抓好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的学习 , 使其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 , 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同时 , 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 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制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 清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 , 促使广大青年学生加强世界观的改造 ,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育 , 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从事什么职业 , 不取决于工作环境 , 而在于把自己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 使自身所拥有的巨大潜力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大学生只有在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 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正如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所指出的 :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 , 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 , 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其次 , 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 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 , 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 , 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 , 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 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 ,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 ,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 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 我们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导向 ,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 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人生理想以及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要求 , 使他们克服和抑制与社会主义伦理准则和法规制度相悖的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使青年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 教育广大学生从实际出发 , 从大局出发 ,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部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 , 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艰苦努力来改造生存环境 , 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 ,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青年的自我价值。再次 ,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 ,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教育是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 , 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职业理想教育应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 , 引导他们确立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职业道德观念 , 克服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 , 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中应给自己的职业理想一个合理的定位。把理想和实际结合起来 ; 把个人需要和自身价值实现同社会需要及 “ 报国、奉献 ” 联系起来 ; 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 , 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理想。最后 , 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高校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 , 同时要积极探索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青年喜欢参与性、竞争性活动的特点 , 可以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收看影像、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展览、征文大赛、讲演比赛、辩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 , 教育、启发、引导青年学生 ; 除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外 ,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 , 通过种种方式 , 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 , 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 优化育人环境 ; 此外 , 还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以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熏陶大学生 , 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追求 , 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 !

        ( 三 )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 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 目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 , 树立艰苦创业、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精神。高校应通过革命传统教育 , 组织青年学生到艰苦地区、落后地区进行社会调查 , 开展访贫问苦的活动 , 进行科技文化服务等途径 , 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磨练人的意志 , 也越是能让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当今大学生要做一番事业 , 要不畏艰辛 , 敢于下基层 , 因为这些地方不但是当今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 也是大学生最容易显示特长、做出成绩的地方。

        ( 四 )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 ,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保证。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 一般地说 , 主要包括 :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首先 , 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择业中的自信以充分的就业准备为基础 , 树立自信心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所以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首先要让他们明白 : 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 才可能在择业中取胜。其次 ,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 , 做好就业准备。其次 , 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是一个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之一。正确评价自己 , 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 一是对自身的兴趣、能力、品德等有一个综合性的客观评价 , 确定自己能干什么。二是要考虑自己所求的职、所择的业是否符合所学专业。三是考虑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四是要考虑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具体要求。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我 , 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 , 运用心理测验手段对学生进行测评 , 建议学生通过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来认识自我等方式 , 对自己得出一个比较近于实际的评判 , 在求职择业时才能基本做到心中有数 , 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去求职 , 从而既不会失去自信 , 也不会因盲目自大而失去机会。最后 , 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 , 择业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因此 ,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 , 从中接受锻炼 , 磨练意志 , 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 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 ;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 , 豁达大度、遇事冷静 , 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 , 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 , 培养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锻炼加强了 , 那么他们将获得较为过硬的心理素质。同时他们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 , 感情沉稳 , 自制力增强 , 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 , 除掉精神障碍 , 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择业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

        ( 五 )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 : 它可以促使大学生全面了解社会 , 正确认识国情 , 这是大学生思考祖国前途和选择个人未来职业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 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恰当地认识自我 ; 可以使学生增强感性的认识 , 切身的体会到奉献的价值 ;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向工农群众学习的机会 , 学习工农群众的优秀品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克服自身的差距 , 明确成才之路。所以 , 学校应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 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学习考察、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 , 更好地接触社会 , 了解国情 , 增强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