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拓展和载体建设
发布时间: 2011-04-22 浏览次数: 123
花长友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之所以必须拓展,其载体之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从根本上说是高校现行的思想教育内容及其载体相对于飞跃发展的形势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已经表现出了或多或少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我国高校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教育体系,其主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和形势政策教育在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课”。毫无疑问,“两课”的设置既是由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同时对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已经证明,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教育,特别是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是一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此外,大学生思想教育还以基础文明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
         尽管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已经比较成熟,但与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相比较、与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相比较仍然是有差距的。现在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一方面十分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其思想素质状况。社会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要求,固然包括要求大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准等等,同时还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心理状况、强烈的成才意识和能力等。具备了这些思想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融入,有利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发挥,有利于大学生的准确定位和人生发展。
         社会对大学生的这些思想素质要求,并不是“两课”教育就能够代替的,这实际上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思想素质要求。相比较而言,“两课”教育更多的是在政治信仰层面上的(这当然是重要和必须的),而在个人和社会关系层面上的思想教育却相对不足。这是其一。其二,“两课”教育虽然对个人和社会关系层面上的思想教育肯定可以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和间接启迪作用,但毕竟不是直接的教育,这就造成了有些大学生大道理还说得起来,但遇到比较实际的思想素质问题却有些茫然无措。其三,基础文明、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等教育形式虽然也涉及到个人和社会关系层面的思想教育,但总有不系统、不自觉、不深入之缺憾,很难产生“管用”的效果,很难使大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
其次,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需求。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道德认识、价值判断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务实进取,竞争意识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注重个性发展,敢于表现自我,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造活力和创新基础,使命感和责任感比较强,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具有大有作为的思想基础。这是与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分不开的,也是与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形式相联系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需求也不断变化。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关心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关心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经济价值。尽管这些变化夹杂着某些个人因素,但是从总体上说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合乎人的发展的本性的,也不违背国家的总体利益。但是,因为现在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准,这些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从理论上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了解社会的发展、了解个人对社会的价值是奉献,但大学生在对自己前途和命运的把握上、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却知之不多。由此造成了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的不满足甚至是不满意。这并不主要是对“两课”的心理排斥,而是他们另一个层面上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拓展的主要方面
         上述分析表明,对大学生着眼于政治信仰的教育是成熟和有效的,致力于基础文明的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所缺少的主要是如何使他们顺利地融入社会、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这一层面上的思想教育。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大道理和小道理都说了,不大不小的但又是大学生最想知道、认为最管用的道理没有告诉他们,或者说没有系统地告诉他们。因此,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十分必要,这种拓展大体上应包括如下六个方面。
         1.社会责任感教育。毫无疑问,今天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基本骨干力量,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后备队伍。但是,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呈淡化趋势。他们比较多地关心个人利益,希望毕业之后到更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到报酬更高的地方去。这作为一种个人价值取向本无可厚非。但是,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去考虑,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国家需要,但一部分大学生却因为惧怕艰苦而不愿意服从国家需要,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大力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十分重要。
         2.竞争力教育。当今社会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竞争力已经成为人的生存能力。竞争固然靠知识靠本领,但也需要竞争力。在竞争过程中,知识和本领是“硬件”,而竞争力则是“软件”。总体上说,大学生更多的是重视“硬件”的铸造,而相对忽视“软件”的开发,以至于因“软件”的不足而制约了“硬件”的发挥。因此,为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竞争力教育,要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进则退的进取心、百折不挠的坚韧心、胸怀社会的责任心等等,还要培养其对知识的主动学习能力、对环境的主动调适能力、对构想的主动践行能力,使他们形成竞争的主动精神、开阔视野、基本胆略和良好心态,从而在走向社会之前,就能打牢竞争能力的基础。
         3.成人成才目标教育。今天大学生的成人意识总体上比较淡薄,他们大都是在读书中长大的(严格地说,是在不间断地考试中长大的),这和我国的人口政策、教育体制、人才标准等都有关联。因此,他们的依赖性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有的甚至缺乏基本的生存能力。如果让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下去,无论是对大学生本人、对其家庭,还是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都是极为不利的。帮助大学生尽快确立成人意识应当提到高校思想教育的日程上来(尽管这属于一种无奈)。同时,大学教育是一种成才教育,通过大学生活要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大学生确立成才目标。从现状来看,有的虽有目标但还停留在考试意义上(如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有的虽有目标但仅从个人发展出发,还有为数不少的甚至没有成才目标的概念。虽然成才目标的制定是学生自己的事,但高校有责任帮助他们。要通过成才目标教育,使大学生既确立起大学期间的成才目标,又确立起未来走向社会、乃至终身成才的目标。
         4.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对于身处社会边缘状态的大学生十分重要。它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健康人格的必然内容,是成为国际化人才的必要途径,是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必然过程,也有助于对社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把自己真正融入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去。在现实生活中,不诚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这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如果不加强诚信教育,可能导致他们价值判断的扭曲和偏差。同时,在大学生中诸如作弊、违约、做假等不诚信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不通过诚信教育改变这些观念和行为,而使之带入今后的社会生活之中,其害不仅是学生本人,也会祸及社会。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诚信教育,使大学生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
         5.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是现代人的基本要求。高校目前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立足点主要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尽量减少因心理疾患而发生非正常事故,而不重视帮助学生完善心理机制,顺利走向社会,成就人生;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有负面心理倾向的学生,而没有把所有学生都纳入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以至掩盖和忽视了一些问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程度也不高,有的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有的只是做做讲座,有的只是靠心理咨询去宣传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少大学生事实上是带着或轻或重的“亚健康”心理状态走向社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融入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6.依法自我保护教育。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尤其是依法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意识已比较深入。相比较而言,大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却相对淡薄,以致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和走向社会时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却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无知和无奈。这些都暴露出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不足。我们的教育可能只是使大学生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而没有使他们学会法律的应用。因此,通过依法自我保护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懂法,更要让他们会用法;不仅要使他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的正当利益。
         当然,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拓展可能远不止以上六个方面,应当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维特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三、大学生思想教育载体建设的主要思路
         1.延伸“两课”教育。“两课”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一些教师往往只是在政治信仰层面上进行分析(这当然是必须的和重要的,但却可能失之于空),而使一些学生对“两课”丧失兴趣。我们应当在延伸“两课”上下功夫,寻找结合点。例如,在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讲得更全面些、具体些,给学生以更多的启发。再如,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增加一些和公民个人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切身利益。
         2.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从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实际需要来看,建设新的课程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可以把社会责任感教育、竞争力教育、成人成才目标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依法自我保护教育等内容整合成一个课程体系,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挖掘和归纳。笔者认为,可以把这门课定位为“大学生社会入门”,相信一定会广受大学生欢迎的。如果暂时不具备条件,也可以分别作为选修课来开设。
         3.丰富课外教育。课外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深化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以特有的形式开展某一方面的教育。在有关“大学生社会入门”教育方面,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都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人成才目标教育、竞争力教育、依法自我保护教育等方面效果尤佳。但实施的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有效的组织。
         4.注重实践锻炼。思想教育的内容要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理念和行为习惯,还必须注重实践锻炼,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校要有明确的引导和科学的安排,学生更要自觉地锤炼自己,努力使自己在迈入社会之前,具备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拓展和载体建设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只要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开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沈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