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晚7点,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我国稿酬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进行,由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青年教师王书川主讲,22级新闻学、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两个专业共146名学生参加。
王老师首先在开场环节向同学们说明了此次讲座的主要目的。其一,她在这学期给各位同学开设了“出版与数字出版概论”课程,该课内容体系庞杂,某些内容难以在课堂深入探讨,因此利用课外时间从中挑选“稿酬”这个议题给大家做一次专题报告,引导同学们在专业学习时既要从宏观上建构系统的知识框架又要学会从微观上对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考察。其二,她认为,本科生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老师们开展的此类学术讲座可以开阔同学们的理论视野,帮助同学们逐步建立对于学术研究的基本认知。
接下来,王老师从古代稿酬的滥觞、近代书刊的出版发行催生了稿酬制度化建构、未来稿酬制度之思考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古代润笔现象及其主要特征,近代稿酬制度诞生的背景、孕育过程、稿酬支付方式和标准,稿酬制度建立后的历史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在讲到我国稿酬发展的源头时,王老师通过史料分析,详细梳理了古代的润笔情形和相关案例。陈皇后失宠后郁闷愁苦,拿黄金百斤请擅长写文章的司马相如作《长门赋》,感动了汉武帝从而重新获宠等故事让同学们颇感兴趣。“从本质上看,古之润笔类似于今之劳务费,只是公私家给予作者简单的劳动报酬,并未上升到知识、版权、著作权这一层面。”王书川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加深了同学们对于稿酬的理解。
王老师近两小时的讲座拓展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储备,让大家认识到稿酬历史源远流长,稿酬制度与近代我国报刊出版发展紧密勾连,对近现代出版业尤其是文学的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此次学术讲座以小见大、视角新颖,使同学们透过中国稿酬的嬗变历史,得以从一个侧面窥见中国出版业的前世与今生。
(撰稿人:李乐昕 审稿人:任雪山)